關注稅收優(yōu)化和稅制改革問題,除了要關注“錢從哪里來、怎么來”的問題,還要關注這些錢“用到哪里去、怎樣用好、依靠什么樣的機制保證用好”等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財稅配套改革方案中,明確強調了三大重點領域的任務,除了稅制改革之外,還有預算改革和理順中央地方財政體制關系兩大領域。
從預算改革的基本要求來說,首先是要進一步提高預算的透明度,實現預算的全口徑。在保障和提高透明度方面,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部門每個年度的綜合預算都已經發(fā)布,所有的政府財力納入預算體系。預算在編制和執(zhí)行過程中,要提高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精細化程度。在預算資金運行中,要把停滯沉淀的部分有效盤活,提高資金的使用績效,在保證支出進度的同時,按照中央的要求,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績效考核管理。中央和省一級自上而下的轉移支付,也在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之中,基本方向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控制專項轉移支付的規(guī)模和比重,專項轉移支付能夠歸并的,盡量歸并,而且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不再要求地方提供配套資金。在債務管理方面,預算法修訂之后,我國地方債務已經有了依法實行陽光化管理的全套法律規(guī)范,要進一步總結地方債務管理經驗,防止發(fā)生新的變相隱性債務。
關于理順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關系,近年來已經在理清事權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關鍵的是,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務事權,近年來已經有了很好的共擔方案。當然,相關方案在今后仍需要動態(tài)優(yōu)化,使得財權與事權相適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支持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長治久安。
因此,減稅降費必須納入財政配套改革中通盤、充分考慮,掌握好其“系統工程”性質并切實抓好落實。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