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電商網(wǎng)購早已深入百姓生活。近日,市處非辦公布了一起有關“拼購模式”的非法集資案例,并以此提醒廣大市民,切莫貪圖小利,此模式可能衍生非法集資行為,廣大消費者小心被“收割”。
案例
2021年9月,廈門市湖里區(qū)公安機關對廈門某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經(jīng)查,自2020年以來,向某松先后成立廈門鏈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貴陽鏈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運營了“鏈接生活”App,設立“樂拼拼”模塊,通過廣告、網(wǎng)站宣傳及會員推廣等方式吸引大量會員注冊。會員在平臺購買商品后獲得“拼購”資格,每19名會員為一組,其中僅1名會員能拼中商品,未拼中者可獲得平臺返利,連同本金返還至平臺賬戶,拼中者的錢則被凍結在平臺賬戶里,須連續(xù)拼中10次后通過購買平臺商品解凍錢款并返還。
2021年9月“鏈接生活”App爆雷,涉及人數(shù)1172人,非法吸收資金9.31億元。
2023年9月6日,廈門市湖里區(qū)人民法院對向某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作出判決,對向某松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兩百萬元。
分析
市處非辦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拼團返利模式具有以下風險——
一是涉嫌非法集資。拼團返利模式在宣傳時往往承諾免費賺錢、免費獲利,同時借助推廣獎勵發(fā)展會員,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未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以返利為名行低買高賣之實,涉嫌非法集資犯罪。
二是涉嫌售賣假冒偽劣產品。平臺獲利建立在產品成本與售賣價格的巨大價差之上,商品自身質量與貼牌價格脫節(jié),往往是假冒偽劣商品。同時為了保證收益,拼團大多不支持退貨換貨,拼團者的權益被進一步損害。
三是卷錢跑路。在拼團返利模式下,商家在培養(yǎng)用戶黏性后,可能通過操縱概率,使得所有用戶都成功拼中某個昂貴商品,卷走拼團者資金,然后關閉系統(tǒng)、解散微信群、拉黑用戶,切斷一切聯(lián)系,完成一波收割。
提醒
市處非辦工作人員表示,“拼購模式”犯罪活動依托于網(wǎng)絡,受眾對象范圍廣,通過宣傳使用戶認為時間短、投入少、收益高,“穩(wěn)賺不賠”,成為部分不法電商平臺常用的引流噱頭,相較以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手法,具有傳播面廣、誘惑性大、形式新穎等特點,廣大市民切莫貪圖小利,此模式可能衍生非法集資行為,廣大消費者應小心被“收割”。(洛報融媒·洛陽網(wǎng)記者 王若馨 通訊員 黃剛)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