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險綜合改革一年多之后,不少車主反映自己未曾出險的愛車在新一年車險續(xù)保時出現(xiàn)價格上漲的情況。
“去年已經一萬四了,一年小剮小蹭沒舍得報保險,結果今年直接漲到了兩萬二。”家住濟南的劉先生表示自己的保時捷帕拉梅拉轎跑一年只開了6000公里,也沒有出險,無法理解這樣的保費上漲。劉先生透露,保險公司向他解釋,轎跑車、90后等標簽都是系統(tǒng)中車險加價的因素。
劉先生面臨的車險保費上漲并非個例,多地都有車主,尤其是豪華轎車車主表示車險續(xù)保價格較上一年有所提升,漲幅甚至高達40%-60%。
根據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車險綜合改革自2020年9月啟動以來,累計為我國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1700億元,車險市場呈現(xiàn)保費價格、手續(xù)費率“雙降”和保險責任限額、商車險投保率“雙升”的新局面。
不過車險改革后的車險保費并不能以“降價”簡單概括。
車險改革后商業(yè)車險的保費由四個因素構成,分別是車型基礎保費、商業(yè)車險平均無賠款優(yōu)待系數(shù)(NCD系數(shù))、交通違法系數(shù)、公司自主系數(shù)。其中前三項系數(shù)是行業(yè)通用的,公司自主系數(shù)由各公司自己厘定。
車險改革后,車損險單品變“全家桶”。原先需要單獨購買的盜搶險、玻璃單獨破碎險、自燃險、發(fā)動機涉水險和無法找到第三方險合并進入車損險,保險責任的增加使得保費有所上漲。
在原有的NCD系數(shù)中,保險公司僅參考車主上一年有沒有出險,如果沒有出險的話就會減免部分保費。車險改革后,保險公司會參考近三年來的出險情況,如果三年內出過險,保費都會進行相應的上調。
在自主系數(shù)上,一家財險公司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車險改革后,提倡更精確地根據客戶的駕駛習慣、車型情況進行定價,自主定價系數(shù)范圍擴大到0.65~1.35,每家公司的報價也會有差異。像轎跑車、90后等因子確實會影響車險的費率。“同一部車,90后或者60后駕駛所產生的車險費用會高于70后和80后; 相同價格與年份的兩部車,轎跑車的保費也會高于普通乘用車!
針對豪華車出現(xiàn)的保費漲價,有車險銷售向界面新聞解釋,這類車型的車險漲價原因在于“零整比”(零配件與整車的價格比)高,大部分零件需要進口,維修費用也相對較高。根據高風險匹配高保費、低風險匹配低保費原則,高端車型的商業(yè)車險基準保費上調;相對的,普通車型車險保費降價。
在各公司的定價體系之外,商業(yè)險返點的變化也使車主感覺保費在上升。改革后,保險業(yè)重新測算了車險純風險保費,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在費用率的限制下,車險曾經的高額返點大減至10%以內,甚至消失,這也使保費間接上漲。
盡管有不少車主表示車險費用增加,但從整體數(shù)據上看,車險改革后,大部分車主都享受到了降價。
據銀保監(jiān)會透露,截至2021年10月底,車輛平均所繳保費為2762元,較改革前降低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據測算,改革以來累計為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超過2000億元。同時,商業(yè)車險平均無賠款優(yōu)待系數(shù)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3,眾多駕駛習慣好、出險頻率低的低風險車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費優(yōu)惠。
(責任編輯:馬欣)